发布时间:2020-01-08 12:49:53
计量员校准管理校验验证内校员培训指导
--stspx圣问技术计量认证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中心
计量实验室环境要求?
1.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20±5℃, 线值计量标准间为20±2℃。
电工与无线电*的标准间和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3℃。
2.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
3.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定项目之检定规程和计量标准器具及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定工作和计量检测工作的进行。
4.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能满足计量检定工作与计量精密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器具。
关于检测仪器校准的知识
在经典仪表管理中一直使用"校验"这一名词,现在在计量管理中,称为"校准"。校准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全部工作。在仪器维修过程中,仪器校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在一般的小型故障中,校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计量维修工作经验总结中,校准成为检测仪器的必要手法。
一、校准与检定的异同
校准和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校准一般是用比被校计量顺具精度高的计量器具(称为标准器具)与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有时也包括部分计量性能,但往往进行校准的计量器具只需确定示值误差,如果校准是检定工作中示值误差的检定内容,那样准可说是检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校准不能视为检定,况且校准对条件的要求亦不如检定那么严格,校准工作可在生产现场进行,而检定则须在检定室内进行。
有人把校准理解为将计量器具调整到规定误差范围的过程,这是不够确切的。虽然校准过程中可以调整,但调整又不等于校准。
二、校准的基本要求
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2)仪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3)人员: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
4)规范:校准应参照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计量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或者其他经确认的校准方法等标准作业程序。
校准周期的确定要有理有据
先说校准周期,也就是确认间隔, 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系到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 才能保证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必须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取决于校准合格率,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 可将其作为合理周期基本的依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 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因此, 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过后, 就该立即校准。另外,在有效校准期内, 也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 适当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
二是经济合理, 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
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平均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必须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 很难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 必须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但是, 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 要*正确确定校准周期, 是难以办到的, 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 合理, 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 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哦: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 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 那是由于机械磨损、 灰尘、 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 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 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是:
(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 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 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 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 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给工作带来损失,也是不可取的。
(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 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 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 则长一些。
(4)测量仪器的性能, 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稳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 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
统计法: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 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
对每一组测量仪器, 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 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小时时间法:这种方法是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 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 将该仪器送回校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 进行确认的仪器数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 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例如我们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计时器,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间,很方便管理。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 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起点费用高,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又增加了费用。
比较法: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 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
图表法: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可推算出合理的校准周期。
1.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
一般设备校准后证书上都会推荐一年一校准,有人说一些设备事完全不用每年都校准的。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如果按自己规定的周期校准的话评审组认可吗?
首先是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其实在标准(ISO/IEC 17025:2005)5.10.4.4中明确指明,校准证书不应该包含校准间隔的建议,但是如果与客户有协议,或被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 所以,可以调整设备校准周期,但前提是你们必须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否则,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
2.校准的问题应该问仪器设备公司吗?
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保养情况、使用环境等因素,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相对不合理,比如一把钢尺,保管得很好,一年就用两三次;另一把钢尺,随便放工作台上,第一把8个小时都在用;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肯定都是1年1次,这样对第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对第二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三五个月可能就失准了。仅对于企业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要通过资质认定,要求不一样,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
3.校准周期和期间核查的联系?
国家有规定在校准周期内,设备维修、跟关键换零部件、仪器迁移等要重新校准,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来保证设备的稳态和准确性。如果设备,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圆规等,自己定义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定的周期。
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使用频率等等特性,自定义校准周期,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状态,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 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但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度性越大。
小结
计量校准是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校准周期是计量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时,要对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评估决定。
如何进行实验室仪器校准后的确认?
很多实验室认为仪器校准后拿到了校准证书就意味着校准完成了,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步被实验室忽略了,就是校准的确认!
校准检定证书报告回来后,要如何确认,分析如下:
首先看条款的规定:
CNAS-CL01:20065.6.2.1.1:对于校准实验室,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确保实验室所进行的校准和测量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
……当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应使用能够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实验室的校准服务,以保证测量的溯源性。由这些实验室发布的校准证书应有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结果。
具体要从三方面进行确认:
一、资格:
⒈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地方县以上计量所或政府部门授权的计量站等),出具的证书上应有授权证书号;如:国(法)计2002XXXXXX,如果检定机构未提供,则该证书无效!
⒉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出具的校准证书上应有认可标识和证书号。如:CNAS校准实验室认可章CNAS L3932,如果校准实验室未加盖CNAS认可章,则该证书无效。
二、测量能力:
⒈应在授权范围内,出具检定证书;在采购服务前索取,放入供应商档案。
⒉应在认可范围内,出具校准报告或证书,校准证书应有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在CNAS有要求时,应能提供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校准能力的证明,如依据ISO/IEC17025国际标准的认可证书及相应认可范围。)在采购前索取,放入供应商档案。
三、溯源性:
⒈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基准;无论是检定证书,还是校准证书都应提供标准器的溯源证明:包括校准器的证书号和有效期。
⒉满足实验室检测或校准要求。(校准实验室提供的校准证书(报告)应提供溯源性的有关信息,包括不确定度及其包含因子的说明。)
关于检测仪器计量校准管理内校的作业基础
1.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20±5℃, 线值计量标准间为20±2℃。
电工与无线电*的标准间和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3℃。
2.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
3.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定项目之检定规程和计量标准器具及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定工作和计量检测工作的进行。
4.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能满足计量检定工作与计量精密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器具。
关于检测仪器校准的知识
在经典仪表管理中一直使用"校验"这一名词,现在在计量管理中,称为"校准"。校准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全部工作。在仪器维修过程中,仪器校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在一般的小型故障中,校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计量维修工作经验总结中,校准成为检测仪器的必要手法。
一、校准与检定的异同
校准和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校准一般是用比被校计量顺具精度高的计量器具(称为标准器具)与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有时也包括部分计量性能,但往往进行校准的计量器具只需确定示值误差,如果校准是检定工作中示值误差的检定内容,那样准可说是检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校准不能视为检定,况且校准对条件的要求亦不如检定那么严格,校准工作可在生产现场进行,而检定则须在检定室内进行。
有人把校准理解为将计量器具调整到规定误差范围的过程,这是不够确切的。虽然校准过程中可以调整,但调整又不等于校准。
二、校准的基本要求
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2)仪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3)人员: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
4)规范:校准应参照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计量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或者其他经确认的校准方法等标准作业程序。
校准周期的确定要有理有据
先说校准周期,也就是确认间隔, 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系到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 才能保证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必须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取决于校准合格率,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 可将其作为合理周期基本的依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 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因此, 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过后, 就该立即校准。另外,在有效校准期内, 也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 适当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
二是经济合理, 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
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平均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必须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 很难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 必须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但是, 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 要*正确确定校准周期, 是难以办到的, 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 合理, 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 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哦: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 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 那是由于机械磨损、 灰尘、 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 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 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是:
(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 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 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 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 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给工作带来损失,也是不可取的。
(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 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 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 则长一些。
(4)测量仪器的性能, 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稳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 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
统计法: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 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
对每一组测量仪器, 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 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小时时间法:这种方法是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 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 将该仪器送回校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 进行确认的仪器数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 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例如我们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计时器,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间,很方便管理。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 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起点费用高,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又增加了费用。
比较法: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 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
图表法: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画成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可推算出合理的校准周期。
1.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
一般设备校准后证书上都会推荐一年一校准,有人说一些设备事完全不用每年都校准的。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如果按自己规定的周期校准的话评审组认可吗?
首先是自己规定校准周期,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其实在标准(ISO/IEC 17025:2005)5.10.4.4中明确指明,校准证书不应该包含校准间隔的建议,但是如果与客户有协议,或被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 所以,可以调整设备校准周期,但前提是你们必须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否则,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
2.校准的问题应该问仪器设备公司吗?
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保养情况、使用环境等因素,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相对不合理,比如一把钢尺,保管得很好,一年就用两三次;另一把钢尺,随便放工作台上,第一把8个小时都在用;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肯定都是1年1次,这样对第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对第二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三五个月可能就失准了。仅对于企业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要通过资质认定,要求不一样,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
3.校准周期和期间核查的联系?
国家有规定在校准周期内,设备维修、跟关键换零部件、仪器迁移等要重新校准,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来保证设备的稳态和准确性。如果设备,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圆规等,自己定义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定的周期。
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使用频率等等特性,自定义校准周期,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状态,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 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但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度性越大。
小结
计量校准是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重要环节,而确定校准周期是计量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确定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时,要对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评估决定。
如何进行实验室仪器校准后的确认?
很多实验室认为仪器校准后拿到了校准证书就意味着校准完成了,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步被实验室忽略了,就是校准的确认!
校准检定证书报告回来后,要如何确认,分析如下:
首先看条款的规定:
CNAS-CL01:20065.6.2.1.1:对于校准实验室,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确保实验室所进行的校准和测量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
……当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应使用能够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实验室的校准服务,以保证测量的溯源性。由这些实验室发布的校准证书应有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结果。
具体要从三方面进行确认:
一、资格:
⒈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地方县以上计量所或政府部门授权的计量站等),出具的证书上应有授权证书号;如:国(法)计2002XXXXXX,如果检定机构未提供,则该证书无效!
⒉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出具的校准证书上应有认可标识和证书号。如:CNAS校准实验室认可章CNAS L3932,如果校准实验室未加盖CNAS认可章,则该证书无效。
二、测量能力:
⒈应在授权范围内,出具检定证书;在采购服务前索取,放入供应商档案。
⒉应在认可范围内,出具校准报告或证书,校准证书应有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在CNAS有要求时,应能提供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校准能力的证明,如依据ISO/IEC17025国际标准的认可证书及相应认可范围。)在采购前索取,放入供应商档案。
三、溯源性:
⒈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基准;无论是检定证书,还是校准证书都应提供标准器的溯源证明:包括校准器的证书号和有效期。
⒉满足实验室检测或校准要求。(校准实验室提供的校准证书(报告)应提供溯源性的有关信息,包括不确定度及其包含因子的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产品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产品网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 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风险提醒:本网站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平台。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 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采购商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如您遇到欺诈 等不诚信行为,请您立即与产品网联系,如查证属实,产品网会对该企业商铺做注销处理,但产品网不对您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联系:304108043@qq.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欢迎您向该邮箱发送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广州圣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地址: 主营产品:计量校准、计量认证、仪器维修、技能培训
Copyright © 2024 版权所有: 产品网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产品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您好,欢迎莅临,欢迎咨询...